资质荣誉
联系我们

“链”上襄阳 农业这样做

发表时间: 2024-03-17 来源:资质荣誉

  近年来,襄阳市以茶叶产业、特色淡水产品(小龙虾)、蔬菜(食用菌、山药)、现代种业、生猪、家禽及蛋制品、林果、道地药材、粮食(优质稻米、优质小麦)、菜籽油(花生油、芝麻油、茶油)为十大农业产业链,推动从“卖资源”向“卖产品、卖品牌、卖技术、卖文化”转变,加快农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、加工、科研、贸易、文旅等全产业链拓展。

  全市现有茶园42万亩,现有国家级茶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家、省级8家、市级13家。2020年,全市茶叶产面量达16150吨,茶产业综合产值75亿元。“襄阳高香茶”入围中国农业区域公共品牌300强,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,获得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全市生态茶园面积达到50万亩,茶叶总产量突破5万吨。“襄阳高香茶”全国知名,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。

  2020年,全市淡水产品养殖面积77万亩,总产量19.65万吨(占全省4.1%)。稻虾产业实现农民增收8亿元,全市建成稻虾共作基地26.3万亩,小龙虾繁育基地面积2.98万亩,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,引进、培育小龙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45家。襄江清水小龙虾、襄江清水虾稻米两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。开发“红心柳贡米”稻虾米、“丹水湖”蟹塘米等一系列虾稻米产品,申报“稻虾共作”相关国家专利1项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5万吨(占全省6%),全市稻虾共作基地稳定在30万亩以上,稻虾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。

  2020年,我市食用菌产业链综合产值44.8亿元,占全省综合产值的14%。我市山药产业链综合产值约5亿元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全市食用菌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110亿元,全市山药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。

  我市现代种业产业初具规模,产业链基础较好,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优势的种业主要有小麦、水稻油菜、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种业,肉牛、生猪等畜禽和“四大家鱼”等水产品类。现有农作物种子企业15家,其中4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; 种猪、种牛、种鸡(鸽)企业31家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全市种业出售的收益达到50亿元(年均增长23.6%),培育4家以上年出售的收益过亿元的企业,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5万亩,全市农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5%以上。

  2020年,全市生猪出栏384万头,位居全省第一。全市在产生猪屠宰企业8家,设计日屠宰能力1.23万头,实际日屠宰2300头左右。襄阳市生猪产业链产值209.7亿元,其中养殖115.2亿元、饲料43.3亿元、屠宰39.2亿元、产品深加工12亿元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全市生猪存栏恢复并稳定在320万头以上,年出栏600万头以上,建设百万头生猪产业链3个,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30个,全产业链产值400亿元。突破性发展精深加工,包括与猪肉关联的辅料、包装、食品等延产业,产值达到100亿元,占比达到25%。

  2019年,我市出笼家禽合计7152万只,占全省总量(全省年出笼量为59394万只)的12%,位居全省第二;家禽产业综合产值70亿元,加工产值10亿元,两项指标均占全省10%左右。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家,其中襄大农牧全省排名第6位、湖北楚大鸭业全省排名第12位;省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4家,分别为枣阳神力农牧、湖北贝迪鸽业、襄阳炳记行、谷城龍源,其中枣阳神力农牧全省排名第8位。我市家禽业整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三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全市家禽出笼达到1亿只,禽蛋产量达到50万吨,全市家禽及蛋制品产业综合产值120亿元,培育8家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打造3个“襄”字号禽业品牌。推动全市禽蛋产业迈入全省第一方阵。

  襄阳市位于我国落叶果树优势产区南沿,林果资源丰富,主要以桃、梨、核桃为主,全市现有林果种植培养面积95.39万亩,产量74.61万吨,产值64.89亿元,种植培养面积、产量、产值均居全省第二。其中桃种植培养面积45. 88万亩(占全省的67.13%),梨8.18万亩(占全省的22.84%),核桃35万亩(占全省的20.66% )。

  力争2025年,林果种植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,总产量80万吨,省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9家,产值100亿元(加工产值22亿元)。

  2019年,全市中药材产业年产值约46亿元,其中,种植合作社或企业700多家产值约20.8亿元;加工公司43家、产值17亿元;流通企业43家、产值8.2亿元。目前我市中药材品种比较丰富,少数中药材知名度较高,种植培养面积呈增加态势。

  力争2025年,打造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基地,打造区域中药材品牌,打造汉江流域中药材集散中心,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体系。

  襄阳是全省唯一的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,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,粮食总产量占全省近1/5,占全国近1%,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有主体地位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多万亩,其中小麦550万亩、水稻300万亩、玉米300万亩。全市现有市级以上粮油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15家,其中国家级1家、省级32家,小麦、稻谷、油脂年加工能力分别达790万吨、850万吨和420万吨。

  力争到2025年,优质水稻、优质小麦基地分别达到250万亩、460万亩,种植环节产值达到110亿元,加工产值达到670亿元,全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,“中国百佳粮油企业”发展到5家,“襄阳大米”打造成全国知名区域公共品牌。

  近年来,全市油菜、芝麻、花生、山茶等油料作物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,其中花生80万亩、油菜60万亩、芝麻30万亩、山茶30万亩。襄阳油菜、花生先后被农业部、湖北省纳入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保护区、汉江流域油用花生优势区。全市油料加工公司500余家,其中规上企业仅10多家。全市油料加工仓储能力约300万吨,年加工能力200多万吨,油脂年产能50多万吨,油脂加工、商贸流通规模居全国前列。

  力争2025年,全市油料作物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200万亩,油料良种繁育基地1.5万亩;培育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3个;创建食用油公共品牌1个,省级以上有名的公司品牌3个;全市油料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。

  一是龙头公司发展良好。全市新晋省级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30家,1-7月,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加35%。二是头部企业加快引进。襄阳国际旅游茶城、保康茶叶深加工、枣阳黄桃深加工生产线、牧原生猪屠宰线纷纷落户我市;柳州螺蛳粉拟与我市就襄阳牛肉面深加工开展合作。三是外贸出口增长较快。全市新增茶产业外贸出口主体4家,上半年出口额达2.23亿元,同比增长17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