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
绵延63载的“母子情”

发表时间: 2024-02-29 来源:行业新闻

  63年前的一场事故,让7岁的尹建强一夜间成了孤儿。当时25岁的陈娟担任某幼儿园园长,看着这个7岁小男孩无人照顾,还未婚的陈娟决定收留他,并节衣缩食一直抚养他到初中毕业。

  63年过去,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“母子”依然保持着联系,不是亲生胜似亲生。已经70岁的尹建强如今每星期都会过来探望他这位“阿妈”,陪她聊天谈心。每当陈娟身体不舒服时,尹建强也会像儿子一样过来照顾她。

  “阿妈,我来看您了。”上周末一大早,尹建强又和平常一样来到了陈娟家中,陪“阿妈”聊天,给她揉揉肩、捶捶背。满头银发的陈娟看到“儿子”在家里忙前忙后,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。“阿强,你坐下休息吧,下次把你的孙子一起带过来玩。”尹建强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爷爷,也只有在陈娟这里,他才会被称作“阿强”。

  尹建强有一个不幸的童年,3岁时他父亲就因病去世了。1960年,7岁的他上小学一年级,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,尹建强正在上课,一位亲戚火急火燎赶到学校告诉他,母亲出了点意外,让他赶紧回家。平常放学都是母亲来接他回家,但那一次当他回到家里时却发现情况不太对劲,母亲并不在家,家里也十分杂乱。尹建强当场就哭了起来,他问亲戚“妈妈去哪里了?”亲戚告诉他,妈妈出了意外正在医院抢救。

  当天晚上,尹建强没有等到妈妈回家,亲戚告诉他,妈妈没有抢救过来,以后他再也见不到妈妈了。原来,尹建强母亲在一家烟花爆竹厂上班,当时厂里发生了爆炸事故,他母亲在这场爆炸中身亡。

  母亲去世给尹建强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创伤。从那一天起他成了孤儿,每天放学后总是孤零零地在校园门口坐着。当时陈娟正在东莞一家幼儿园当园长,一位相熟的老师和她聊天时说起了尹建强的遭遇。“这可真是个可怜的孩子。”

  今年88岁的陈娟和记者说,当年她曾在尹建强的母亲工作的烟花爆竹厂当过车间副主任,两人算是工友。随后在她担任幼儿园园长那一段时间,尹建强也曾经在这所幼儿园上过一年。所以,当同事们说起尹建强的遭遇时,她认为这个名字很熟悉。“工友的孩子成了孤儿,我不能撇下他不管。”陈娟二话没说,决定将尹建强带回家一起生活。

  彼时陈娟还没有结婚,为了更好地照顾尹建强,她找来左邻右舍,和大家一起商量着怎么帮助这个小男孩。当时有工友们提出,这一个孩子没人抚养,干脆把他送到福利院;也有工友提醒陈娟,如果找不到这一个孩子的监护人,不如就帮他找个好人家收养。但由于始终没为尹建强找到比较合适的收养家庭,他便一直跟着陈娟一起生活。“以前我都是吃单位食堂,但担心他跟着我营养跟不上,我就学着自己做饭给他吃。”陈娟说。

  在尹建强父母离世后,陈娟成了他唯一的依靠。尹建强在学校学习十分刻苦,在小学阶段他经常能考出优异成绩,这让陈娟意识到这孩子是可造之才,她下定决心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长大。尽管当时不少工友劝陈娟说“带着孩子不好找对象”,但陈娟一直放不下尹建强。

  不过,自从有了“儿子”的陪伴,陈娟的生活也变得温暖而有意义了起来。每天放学后,尹建强会和她分享学校里的趣事,当他在学校受到委屈时也会向“阿妈”撒娇。曾经这位“阿妈”只需每天按时上下班就足够养活自己,但因为还要养“儿子”,陈娟必须更努力,经常选择加班,而每个月多出来的十多元加班费,她可拿来给尹建强购买生活用品和添置新衣服。

  说起那段艰辛的日子,陈娟眼中含着泪花。“那个年代天天吃包心菜和玉米面,就算玉米面也是限量,每人每天2两,每个月也只有一两香油,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二两猪肉。”在陈娟记忆中,有一次单位发了二两猪肉,她一直没舍得吃,为了把这二两猪肉的“作用”发挥到最大,她特地买了面皮回来包成饺子,给正在长身体的尹建强吃。那二两猪肉包成的饺子,尹建强足足吃了一个星期,也让年幼的他感受到了暖暖的年味。对尹建强来说,那也是他童年最珍贵的记忆之一。

  尹建强记得,童年时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,他的身体十分瘦削。陈娟看到“儿子”瘦得跟竹竿似的十分心疼,总会把自己的粮票和饭票节省下来给尹建强“开小灶”。“当时阿妈说,孩子你正是长身体的年龄,营养跟不上身体会垮的。”

  尹建强有段时间身体十分虚弱,咳嗽十分厉害,后来医生说可能是感染了病毒性肺炎,若不抓紧医治会有生命危险,陈娟一听吓坏了,连夜带着他从东莞赶来广州求医,她告诉医生:“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治。”尹建强来广州住院那一段时间,陈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,白天她在医院跑前跑后,晚上默默地陪在病床前直到天亮。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,尹建强终于转危为安。

  1965年,陈娟结婚了,但她依然没放弃照顾尹建强。她的亲儿子和记者说,从自己出生起,就发现家中有一个陌生的“哥哥”,并且母亲对这位“哥哥”格外照顾。“我和他(尹建强)就像亲兄弟一样,有些东西母亲可能舍不得给我们吃,但一定会给强哥吃。”老人的儿子笑着说。

  那些年,陈娟一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这位“儿子”最好的照顾,她多年没买过新衣服,家中的老物件舍不得丢掉,日常开支能省则省,但在尹建强学习上的花销毫不吝啬,她最大的心愿就希望这个“儿子”将来可以考上大学。

  “阿妈是因为我才养成了过度节省的习惯。”一旁的尹建强说,是陈娟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。尤其在他生母刚离世的那一年,他因为想母亲经常哭闹。“他当时经常半夜里哭着说要找妈妈,让我把妈妈还给他,大概过了两三个月,情况才好一些。”陈娟除了安慰他,还经常帮他辅导在学校欠下的功课。随着尹建强年岁渐长,他逐渐明白“阿妈”这份恩情有多深厚。

  初中毕业后,尹建强不忍心再给“阿妈”一家增加生活负担,搬去跟他叔叔同住。而陈娟也在20世纪70年代随丈夫工作调动从东莞来到广州生活。但她心里始终记挂着这位“儿子”的前途。

  尹建强不负众望,后来考上中国海洋大学,毕业后到国内一家科研机构工作,成为一名研究员。当时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,他第一时间就想来广州,因为在这里有他放不下的“阿妈”。对自身这个“儿子”,陈娟也是赞不绝口:“他现在是教授级的研究员,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。”说起尹建强,老人眼中满是自豪。

  如今,88岁的陈娟身体大不如前,因为高血压和老年病,走起路来已经不太利索。但在她眼中,70岁的尹建强还是那个长不大的“阿强”,至今她脑海中还“存储”着尹建强小时候哭着闹着要找妈妈时的片段。

  而尹建强的家人也都把陈娟当成了亲人,逢年过节经常相互往来。早年尹建强就经常带着儿子来给这位“奶奶”拜年,如今尹建强已经有了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,看到“阿妈”上了岁数有时独自在家孤单,尹建强周末就带着孙子孙女到陈娟家探望她。“每次有小孩来家中,我就会十分高兴,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年轻了20岁。”

  虽然尹建强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,但陈娟给了他母亲一般的爱。如今每个星期尹建强无论再忙,都会抽出时间到陈娟家中,帮“阿妈”把房间打扫干净,做一桌好菜,然后听老人唠叨唠叨生活琐事。每次陈娟一生病,这个“儿子”也会第一时间赶来照顾。

  “你养我小,我养你老。只要阿妈以后有需要,我随时会来到她身边照料。”尹建强的话质朴而真诚。“在阿妈眼中,我永远是她的孩子。无论我如何孝敬阿妈,也比不上她当年养育我时付出的艰辛,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这份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”